2024級博士研究生李孟霞
摘要
儒學在葡萄牙、巴西兩國的接受與發展經歷了從“發現”到“再發現”的過程。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力和傳播範圍遠不止于亞洲。在葡萄牙與巴西為主的國家中,儒學的傳播和接受情況呈現出獨有的特點和歷史進程。中國儒學在葡萄牙語國家的傳播和發展,可以追溯至16世紀中葉伊始,彼時葡萄牙開始與中國進行接觸,特別是耶穌會修士的來華。伴隨著葡萄牙本國以及它在殖民時代所開拓的各個葡萄牙語地區或國家(尤其是巴西)的歷史進展,葡語學者們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的認識和理解反映了其在每一時間階段的不同認識。總體而言,儒學的接受與發展,一方面總是伴隨著來自于葡萄牙傳統的天主教的審視視角,葡語學者們傾向于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進行神學意義上的闡釋,另一方面儒學也是葡萄牙、巴西兩國學者研究現代中國的思想理論依據。
關鍵字
儒學;葡萄牙;巴西;孔子;葡語國家;基督教神學
儒學是春秋末期以孔子為代表,並由後學豐富其思想理論而創立的學說。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儒學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教育等多方面內容,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思想理論體系,從中國古代直至近代兩千多年的社會文化發展中基本都處於正統的地位。儒學至今仍以其不息的生命力,不斷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至每個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情感狀態、風俗習慣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學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上的深厚積澱,代表了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主要象徵。
自有記載的對外文化交流中,儒學思想也是外國訪者瞭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關鍵。自16世紀初,葡萄牙探險家和傳教士與中國的初次接觸開始,尤其是耶穌會修士的來華傳教,為進一步文化交流的準備和儒學思想向西方的傳入奠定了基礎。儒學在葡萄牙、巴西的發展既經歷中西接觸、交流的發展與高潮,又由於各國讀者自身的認知傳統,產生了多種或積極或消極的理解。但總體而言,儒學在以葡語為主的國家的傳播情況經歷了從“發現”到“再發現”的過程。
孔子像
一、略論葡萄牙儒學發展的“發現”與“再發現”
二、略論巴西儒學的發展的“發現”與“再發現”
三、結語
資料來源:獨立精神 ,版權屬於原作者(機構),僅用於學術分享
點擊鏈接查看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YYzAE3Yxh7yWanw1kqcIQQ?scene=25&sessionid=-99855295#wechat_redirect